索引号: | DW060-20130319-187031 | 所属主题: | 农产品流通 |
公开责任部门: | 发文日期: | 2013-03-19 |
2013年简报第1期
2013年全市农资春耕备耕情况
2月25-28日,市供销社安排调查组,对全市农资春耕备耕情况进行了调查。由市社监事会主任戴作凡带队,先后到9个区县市和西湖、西洞庭管理区,调查了13家农资经营企业、经销商,走访了部分种粮大户和农民,对春耕农资需求供应情况进行了细致了解。现汇总如下:
一、农资备耕情况
1、农资供应充足。今年春耕农资货源有保障,市场供应没有出现短缺。据统计,13家农资经营企业以现货或合同形式储备尿素37254吨,复合肥41078吨,钾肥10200吨,磷肥25400吨,碳铵59460吨,备肥总量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2.6%,能够满足春耕需求。部分区域农资供应还辐射到周边,如西湖管理区5成以上农资辐射到益阳、鼎城、西洞庭等市县,桃源陬市泰源公司农资供应辐射到沅陵、石门、临澧等地区。
2、价格稳中略降。与去年同期相比,我市尿素、复合肥等大化肥价格有所下降,磷肥、碳铵等小化肥价格基本持平或略降,农药价格上涨较快。尿素、复合肥去冬的冬储价分别为2030元/吨,2300元/吨,同比分别下降150-200元,草甘膦的冬储价同比上涨2000-2500元/吨。目前,化肥零售价尿素2280-2300元/吨,复合肥2750-2800元/吨、钾肥3250-3300元/吨,磷肥450—500元/吨,碳铵650-700元/吨,每吨同比分别下降约30元、250元、200元、20元和50元,草甘膦零售价为14500-15000元/吨,同比上涨2000元/吨。因春耕在即,后续农资价格会有一定上涨。
3、流通成本上升。今年的农资搬运力资成本为22元/吨(包括购进或售出),农资经销商配送到户的成本为1元/吨·公里,分别上涨4元/吨和0.12元/吨·公里。调查中我们发现:水陆交通便利的地区农资价格相对比较低廉,如桃源县陬市镇;区域内冬储农资短缺或农资配送网络不健全的,其农资零售价格要比其他地方要高,如西洞庭和武陵区,货源主要临时从上级经销商组织,零售价要高出其他地区10%以上。武陵区芦荻山乡天井岗村的碳铵卖840元/吨,其他地区仅750元/吨;尿素卖2500元/吨,其他地区仅2300元/吨;钾肥卖4000元/吨,其他地区仅3400元/吨。
4、购销方式转变。由于农村劳动力的短缺,农资供应由以农户自主购肥备肥为主,逐步转变为生产季节时经销商配送到户为主。一般农户在春耕生产时打个电话,经销商立马配送到田间地头。种粮大户所购农资主要由经销商赊销配送,签订供货合同,夏收后支付货款。桃源枫树乡的种粮大户袁继军,与陬市泰源农资公司签订了农资赊销配送合同,在其支持下,今年将种粮面积从50亩扩大到400亩。
二、存在的问题
1、资金短缺问题。调查中,融资困难是所有开展农资冬储农资企业都反映的问题。企业开展农资冬储一般都要现款现货,资金短缺严重制约企业农资冬储,同时也是农资价格上涨的诱因之一。绝大多数企业为了足额进行农资冬储,只能进行民间借款以解燃眉之急,增加了利息成本。
2、市场监管问题。部分农资市场缺乏有效的管理,市场监管盲点较多,存在无序竞争现象。市场上仍有粗制滥造甚至假冒的化肥(主要是含量不足,质量低劣)和农药出售,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严重扰乱了农资市场秩序。
3、农资价格问题。较多农户反映农资生产厂家、经销商对农资商品的定价权太过突出,普通农民对农资价格没有话语权,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弱势地位,希望相关部门加强农资商品的定价管理。
三、工作建议
1、加大农资冬储力度。市县两级政府要建立完善农资冬储制度,给予冬储补贴,争取冬储指标,下达冬储任务。农资冬储补贴方式可以多样,一是选定符合条件的农资冬储企业,凭相关凭证给予补贴,监督企业低于市场价出售给予补贴的冬储农资;二是在党委政府联系点村开展送肥下乡支农活动,直接向农户配送给予补贴的冬储农资;三是对种粮大户给予农资冬储补贴或配送给予补贴的冬储农资。
2、帮助拓宽融资渠道。建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相关金融机构的协调沟通工作,为农资经营企业创造条件,提供融资平台。涉农银信部门要帮助农资企业缓解冬储融资难的问题,建立农资冬储短期贷款融资平台,对信誉好的农资经营企业给予授信额度。
3、完善农资连锁配送网络。通过项目或资金扶持,加强资源整合,支持基础薄弱的区域建立完善农资连锁配送网络。努力构建市县有配送中心、乡镇有配送网点、村有农资便利店的农资供应网络体系,进一步降低农资物流运输成本。
4、建立全市农资信息平台。由相关部门牵头,财政给予支持,建立农资信息交流平台,每个区县设立3-5个农资信息采集点,及时准确采集农资信息,定期(以一周为宜)公布农资价格、库存量、生产厂家、推荐产品、经营商户黑名单等信息。同时对社会反响好的经营企业和农资商品品牌,大力进行推荐宣传。
5、加强农资价格和质量监管。物价部门要加强农资价格管控,特别是对承担冬储任务的企业要严格进销差管理,限定相关品种的销售价格。农资质量监管部门要经常性的开展宣传活动和打假行动,对出现质量问题的农资企业和农资品种,要坚决依法查处,建立黑名单制度,及时在农资信息平台上予以通报。(市供销社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