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信息公开>建议提案>详细内容
索引号: DW060-20230628-498714 所属主题: 建议提案
公开责任部门: 发文日期: 2023-06-28

常德市供销合作总社对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第005号提案的回复

发布时间:2023-06-28 信息来源: 【字体:

市政协提案委,施才明、张琳、李旭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做优茶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已收悉,现回复如下:

全市茶叶产业按照市委、市政府乡村振兴战略布局,坚持“突破红茶、提升绿茶、稳定黑茶、产品多元、融合发展”的思路,将茶叶产业打造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优化标准基地,提升加工能力,扩大品牌效应,完善产业链条等方面成效明显截止到2022年底,全市茶园总面积36万亩,干毛茶年产量5.5万吨,茶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10亿元。

 1.坚持高位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部署,茶叶产业作为全市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千亿产业的要环节先后出台《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常德茶叶产业专项贷款贴息补助办法》《常德茶叶产业发展奖补办法》等文件,支持茶叶产业发展。在石门、桃源等脱贫地区,把茶叶产业做为产业帮扶、巩固脱贫成果、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大力推动茶产业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茶旅融合快速发展。

2.打造行业标杆全市稳定发展传统良种,引进性状稳定、成活率高、适应性强的优良茶树品种,进一步改种换植,优化品种结构。呈现出红、绿茶产量逐步增长的态势,实现了向大众茶、商品茶、生态有机茶的转型。全市无性系良种面积达到23.7万亩。加快高标准茶园建设,全市改造老旧茶园2.1万亩、有机茶园(含转换)面积达6.8万亩。“常德红茶”、“桃源红茶”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深入推进生产标准化、技术规范化体系建设,完善“常德红茶”栽培、加工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菌香型紧压红茶”团体标准通过专家评审。

3.打响常德品牌大力实施“区域公共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双品牌战略,基本形成以公共品牌为引领、以企业品牌补充的品牌综合体系。着力推行县域公共品牌和企业优势品牌建设,打造公共品牌下的企业品牌,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实现融合互补、协同发展。桃源县和石门县持续多年蝉联全国茶业百强县,石门县获得“中国有机茶之乡”称号,桃源县被评选为“全国红茶重点产区”,全市茶叶品牌共获得国家级金奖4个、银奖3个,省级奖项12个。

4.建强精深加工。持续优化生产结构,全市茶业生产方式从粗放型向精细化、从分散式向集约式、从人工采摘向机械化转型。加工效能明显提高全市393家茶叶企业年加工能力达13.9万吨,其中红茶加工能力达到4.3万吨,机械化采摘修剪率达90%以上。精深加工加快发展,推进“四化生产线”建设全市675条茶叶加工生产线,符合标准化和“四化”生产线达到341,茶叶加工逐步向清洁化、标准化、自动化、连续化转型。

5.抢抓市场份额。大力提高本地市场占有率,拓展国内非产茶区和重点消费市场,成功举办“常德红茶文化节”,在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开设直营店和体验店。充分利用淘宝、京东、抖音等线上销售渠道,全市茶企开设网店187个,上线销售单品近千个。抓住机遇开拓国际市场,2022年,全市茶叶直接和间接出口交货量达到7100吨,出口货值9905万元。

阶段全市茶叶产业紧跟市委市政府“创新突破 产业突围”发展布局,围绕建设茶叶强市目标,打造全产业链,聚焦茶叶产业精深加工,以标杆龙头企业为引领,集中资金、技术、设备和市场营销优势,实施行业联动、资源整合,做大做强常德茶叶产业集群。

1.进一步建强标杆龙头。采取股份合作、产销联结等方式,以现有省市级龙头企业为基础,集中优势资源,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标杆龙头企业。健全以“武陵红”为标杆,发展基础好、市场开拓能力较强的企业为骨干的金字塔型茶产业企业体系。推广“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的经营模式,加强产销衔接和利益联结。带动茶企规模由产值百万元向千万元升级、加工方式由粗放型向精深化转变、产品品类由单一型向多元化发展,从合作社转化一批茶叶加工龙头企业

2.进一步提升产业品质。巩固石门高山有机、桃源野生大叶、澧县千年贡品等区域优势,规范茶园基地管理。大力发展有机茶园,全面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有机肥代替化肥等先进技术,提高茶园管理智能化和采摘机械化水平。开展茶叶产品全程标准化生产示范,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升产品品质。

3.进一步做强常德品牌。整合市县两级公共品牌,以优质企业品牌为重点,打好品牌组合拳,提高品牌核心竞争力。发挥企业的品牌建设主体作用,打造品牌建设综合体系,构建品牌发展良好生态。加大品牌保护力度,加强品牌体系监管,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培养品牌建设专业人才,提高品牌从业人员能力和素质。

4.进一步延升全产业链引导茶企从重生产加工向重市场研究、重市场开拓、重市场营销转变,构建围绕茶叶销售的市场分析、客群拓展、渠道建设、宣传策划等专业服务体系。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建立线上线下互动、服务体验融合、茶旅文协同、购物体验结合的现代化营销渠道,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

感谢各位委员对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202362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