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信息公开>建议提案>详细内容
索引号: DW060-20161129-187250 所属主题: 建议提案
公开责任部门: 市供销社 发文日期: 2016-06-13

常德市供销合作总社对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63号建议的回复

发布时间:2016-06-13 信息来源:市供销社 【字体:

孙云秀等14名人大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茶叶及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回复如下:

一、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茶叶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发展势头良好,资源优势逐步显现,茶叶品牌价值稳步提升,龙头企业逐步壮大。目前全市茶叶种植面积27.6万亩,收益面积20.7万亩。其中石门县15.5万亩,受益面积12.1万亩;桃源县9.1万亩,受益面积7万亩;澧县2.5万亩,受益面积1.1万亩;其他区县共5000亩。有机茶认定面积1.7万亩,有机茶基地面积、产量、产值位居全省前列。全市茶叶产业整体布局以武陵山区为主集中连片种植,石门、桃源被列为全国优势区域县,澧县列为全省优势区域县,位于优势区域的茶园面积达到23.4万亩,占全市茶园总面积的91%。全市现有茶叶加工流通企业400多家,其中省部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全市建成茶叶专业合作社3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全市共有36条茶叶加工生产标准线,拥有各类茶叶销售网点近700个,其中市外销售网点280多个。茶叶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形成了一批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地方品牌。截止2014年,全市茶叶年总产量3.19万吨,茶业综合产值32.9亿元。

二、相关措施

1、关于整合资源,合作共赢。今年,市茶叶办加大对茶叶品牌建设扶持和统筹协调力度,以发展红茶为突破口,重点打造市域公共品牌“武陵红”,联合与引领“石门红”、“澧州红”、“桃源红”等现有红茶品牌,带动全市红茶产业快速崛起。石门县、桃源县、澧县加快了“石门银峰”、“桃源大叶茶”、“澧县双上绿芽”等品牌整合,将县域内各茶类、各品种、各层次茶叶产品整合到一个品牌名下,形成高、中、低档搭配合理,绿茶、红茶、黑茶紧密结合的系列茶叶产品体系,全面提升品牌综合竞争力。

2、关于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市茶叶办根据《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常政办发[2015]17号)和《常德市茶叶产业三年发展规划》精神,结合我市茶叶产业发展实际,制定了《关于全市茶叶产业“五个一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方案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强产业竞争力为核心,贯彻政府引领、企业主导、营销为本的方针,按照“突破红茶、提升绿茶、稳定黑茶、茶产品多元化”的思路,突出营销平台、公共品牌、龙头企业、加工中心、生态有机标准化茶园五大能力建设。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茶叶产业发展、营销平台建设、品牌推介活动、加工中心建设、标准化茶园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茶企给予奖励。

3、关于增加品牌推广渠道,品牌营销方式。一是为了打响武陵红茶品牌,宣传推介我市茶叶公共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常德市人民政府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于今年5月29日至31日共同举办了“2016首届常德红茶文化节暨武陵红茶品牌推介会”,以后每年举办一次。二是开展茶馆茶企对接活动,充分利用茶馆窗口引导本地茶消费,增进本地茶企与茶馆的联系,传播茶品牌和茶文化,提升本地茶叶品牌的知名度,扩大本地名优茶销售。三是加快推进我市茶叶营销体系建设,在稳定传统营销手段的基础上,大力运用电子商务、产销对接、现代茶馆等现代营销交易方式,实现茶叶营销方式的多元化和现代化,形成一套适应我市茶业行情和市场规律的营销模式。积极拓展外地市场和海外市场,依托龙头企业与外地茶商,每年在国内一线城市开设一批常德品牌茶叶专销网点、加盟网点,大力支持茶叶企业开拓欧美市场。

4、关于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我们把重点放在加强科技服务能力建设。一是开展技术攻关。引导茶农茶企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开展合作,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加大对茶树良种选育、茶苗快速繁育、茶园机械的研发与创新,促进名优茶自动化加工技术、茶叶饮料加工技术、茶叶功能性产品的研究开发。重点加强对红茶及其附属产品的开发利用,积极争取国家茶叶科研项目落户我市。鼓励和支持茶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茶叶技术推广机构以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形式开展联营合作,促进茶叶加工先进技术应用和推广。二是培训引进人才。加强对茶农、茶企、经纪人等的业务技术培训,与省内高校合作,培养一批懂技术、会指导、留得住的技术骨干,增强技术推广服务功能。支持龙头企业引进茶叶科研、加工技术、企业管理等方面专业人才,推广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为延伸茶叶产业链提供技术保障。市和主产县茶叶办牵头, 组织茶叶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茶大户等相关人员,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茶业技术培训。三是加强公共服务。加强茶业科技信息服务,探索建立全市茶叶产业信息服务平台,积极运用“互联网+”模式,增强茶业科技信息支撑能力。强化茶叶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建设市级综合检测中心,为茶农茶企节约检测时间,降低检测费用。建立市、县茶叶办联系茶叶龙头企业、联系茶叶重点乡镇制度。

5、关于培育我市茶叶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市茶叶办制定了全市茶叶产业三年发展规划,重点加强茶文化茶旅游建设。一是加强茶文化研究推广。坚持“文化兴茶”,充分挖掘我市茶文化资源,重点挖掘石门茶禅文化,探寻桃源、石门茶马古道的行走路线,挖掘澧县 “万顺桥”远古野茶文化,积极弘扬善德文化、世外桃源等地方历史文化,促进湖红工夫、禅茶一味等茶文化的有机融合。整理常德茶文化发展史,引导茶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加大宣传推介常德茶文化和茶品牌的力度,促进茶产业快速发展。二是开发茶文化特色旅游。各茶叶主产县结合生态茶园建设,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茶文化特色旅游项目。石门县以茶禅文化为载体,以推介 “石门银峰”品牌为重点,开发茶园观光、茶食餐饮等茶乡民俗旅游项目。桃源县以桃花源景区为依托,建设茶叶生态观光、体验园,挖掘整理茶马古道、百尼茶庵文化,开发茶乡、竹海、民俗旅游。澧县结合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太青山四十八景,建设体现茶叶生态科技的茶博馆、茶文化展示馆等景点,打造观光旅游项目。三是宣传推介茶文化茶品牌。定期和不定期举办茶文化活动,打造集茶文化、茶旅游、茶会展等于一体的茶叶经贸、文化、旅游综合平台。积极开发茶文化、茶旅游特色商品,发展传统文化与时尚消费契合的现代茶馆,引导本地茶叶消费,带动第一、三产业协同发展。市和主产县茶叶办牵头,每年举办一次具有常德特色的茶文化节会、展会活动。主产县对茶艺、礼仪进行收集整理,各组建一支具有地方特色、演艺精湛的茶艺表演团队。

市旅游局历来十分重视茶叶生产基地与乡村旅游产业的结合,注重对我市茶叶品牌的宣传推广,积极指导茶叶生产企业开展旅游品牌创建。桃源县茶庵铺镇成功创建湖南省特色旅游名镇;桃源县腾琼茶庄、石门县白云山庄创建五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白云山有机茶厂成功创建湖南省工业旅游示范点;古洞春茶业有限公司、百尼茶庵茶业有限公司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购物示范点;五彩茶、双上绿芽有机茶系列、东山峰云雾绿茶、白云银毫、腾琼野茶王、古洞春牌野茶王系列被推荐为常德市旅游产品。

近年来,围绕我市茶叶及生态旅游的发展,由市旅游局牵头,重点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规划。近期市旅游局组织中合慧景(长沙)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团队对全市的茶叶生产基地和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调研,向当地主管部门、茶叶生产企业宣传、灌输将生产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旅游规划与策划的理念,对基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进行业务指导。二是多种形式促进茶叶生态旅游发展。积极向市场推出乡村旅游路线,如华天国旅推出茶庵铺旅游专线,多次组织游客参观茶园,采茶制茶,亲手体验茶农生活。石门县开展“石门人游石门”活动,组织游客到白云有机茶厂参观游玩。三是高度重视旅游商品的宣传推广工作。积极组织我市茶叶生产企业参加国家、省、市旅游商品博览会,宣传推广茶叶产品,提高了我市茶叶对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2015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上专题退出了石门禅茶表演节目,获得国内外嘉宾的一致好评,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湖南红网、腾讯新闻、华讯电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四是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按照《中共常德市委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对成功创建旅游品牌的单位给予资金补贴。为五彩茶、双上绿芽有机茶系列、东山峰云雾茶、白云银毫、腾琼野茶王、古洞春牌野茶王系列,免费提供常德市旅游购物平台进行展示销售。对年销售额达到40万元的企业,年终给予2万元的资金奖励。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市旅游部门的合作,在继续整合资源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的基础上,将更多的茶企和旅行社纳入到茶旅游开发中来。主要措施有三:一是将各旅行社纳入开展市内茶旅游的重要环节,对其进行考核和奖励,以激发各旅行社开展市内茶旅游的热忱和动力。二是开展旅行社与茶企的对接活动,形成互动互助。三是继续整合、挖掘、提升我市茶文化、茶企的旅游资源,提升茶旅游的吸引力和知名度。以此共同打造茶产业与茶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培育我市茶叶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感谢您对我市茶叶产业相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16年6月13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