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DW060-20200514-000000 | 所属主题: | 计划总结 |
公开责任部门: | 发文日期: | 2020-05-14 |
常德市供销合作总社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
2019年,常德市供销合作总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中央、省、市关于供销社综合改革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部署,重点抓好了供销社综合改革、茶叶产业发展、主题教育、机关党建、巡察整改、精准扶贫和企业发展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被全国总社授予“金扁担改革贡献奖”。
一、2019年工作总结
1.全面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将供销社综合改革纳入全市深化改革工作和乡村振兴绩效考核范畴,于4月8日和9月2日,先后召开全市供销社综合改革推进会和全市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整体推进现场会,对全市供销社改革工作进行了部署调度。朱水平、杨成英等市领导深入基层,现场指导改革工作,调研改革进展情况,督导改革目标任务落实。市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将改革任务细化分解,下发责任清单落实到各成员单位,进一步凝聚了改革合力。市委改革办现场督导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市供改办每月对全市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进行调度,总结上月工作进展情况,提出当前存在问题,安排下月工作重点。市县两级共安排专项资金2922万元,用于供销社综合改革。二是推进“三大体系”建设。新型组织体系建设方面,汉寿县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完善了县级社的“三会”制度建设。全市乡镇基层社建成124个,实现全覆盖,创建国家级乡镇标杆社14家。村级基层社建成1446个,覆盖率90.9%,规范化村级社建成29个,村“两委”负责人兼任供销社主任或监事、理事1168个。全市入社农户达51.5万户,农户入社率57.3%。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县级惠农综合服务平台建成11个,乡镇惠农综合服务中心建成124个,村级惠农综合服务社建成1174个。新型农合会体系建设方面,市、县、乡三级农合会全部组建,其中乡镇农合会吸收涉农主体专业合作社211个,吸收行业协会41个。三是拓展为农服务领域。全市供销社托管土地面积169.4万亩,流转土地面积61.9万亩。与中国供销无人机大联盟合作,积极开展无人机飞防作业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服务效率。创新农产品流通服务,农产品流通总额102.4亿元,其中线上销售21.3亿元。开展农村信息便民服务,充分发挥县级社信息中心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信息服务;依托已建成的基层社,丰富市场化、经营性的农村便民服务内容。探索农村合作金融服务,锦绣千村合作社规范开展内部资金互助服务,开设澧阳、城头山等5个服务网点,资金互助成员1770户,互助金存款余额3219万元,累计放款9200万元,全部用于农资采购、粮食收储、大宗农机具购置等项目。四是开展信息、宣传工作。依托党报党刊、系统内报刊网站、常德电视台、尚一网、尚一户外等媒体,进一步加强对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宣传。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网站、中华合作时报、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网站共上稿140多篇,在湖南日报、红网、常德日报、尚一网共上稿50多篇,制作了全市供销社综合改革宣传片。五是大力向上争资争项。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督导武陵区、桃源县2个省级供销社综合改革示范县建设,确保530万元专项资金全部使用规范,圆满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编制了《新网工程(2020-2025)建设规划》,向上申报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加工、一二三产业融合、冷链物流等重点项目35个。积极对接中国供销集团,春华秋实公司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和永春堂公司的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预计可争取项目资金5000万元。
2.加快发展茶叶产业。按照“突破红茶”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常德红茶品牌,推进红茶资源整合,加快全市茶叶产业发展。全市茶园总面积34.5万亩,增长2.1%,其中无性系良种面积达23万亩;干毛茶总产量4.8万吨,增长6%,其中红茶产量1.5万吨,增长27%;茶业综合产值突破90亿元。一是出台了“常德红茶”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出台《常德红茶产业发展奖补办法》,极大地调动了茶企、茶商、茶农和有关部门发展“常德红茶”的积极性,金融机构新增茶业贷款7500万元。二是完成了“常德红茶”形象标识(logo)和宣传语的评选。通过对社会公开征集到的541人次2130幅(条)“常德红茶”形象标识(Logo)、宣传语的评选,确定了“常德红茶”的形象标识和“游世外桃源、品常德红茶”宣传语。三是开展了“常德红茶”标准制定和地理标志产品登记申报工作。联合主产县茶业办,邀请茶叶专家制定“常德红茶”种植、加工、产品三大标准。“常德红茶”地理标志产品登记申报工作已通过国家专家组评审。四是加大了“常德红茶”推介力度。组织全市茶企先后参加了第十一届湖南省茶业博览会、第十五届全国茶业经济年会,在节展会上常德茶叶产业夺得多项大奖。省茶博会上,桃源红茶、石门银峰获评“湖南十大名茶”。全国茶业经济年会上,渫峰牌“常德红茶”获得世界红茶产品质量推选最高奖“大金奖”荣誉。与常德日报社、市电视台、尚一网、尚一户外传媒等四家媒体密切合作,大力宣传“常德红茶”,不断巩固提升影响力和认可度。
3.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要求,按照“不划阶段、不分环节”的要求,切实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项重点措施落实到位。一是以强化理论学习为基础。利用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自学、学习交流、学习研讨等方式全面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党内法规,通读《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要点》和关于常德工作的4个批示件等文件精神。围绕“明初心、守初心,坚定理想信念”、“担使命、履职责,矢志为民服务”、“改作风、勇担当,带头真抓实干”三个专题,党组每月开展一次集中研讨,支部党小组每月开展一次学习心得交流。二是以开展调查研究为载体。坚持突出问题导向,紧密结合落实中央、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和当前供销社改革中心工作,围绕开放强市产业立市、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职务职级并行改革等工作,结合工作实际,重点在供销社综合改革、健全“三会”制度、社办企业发展,社有资产管理、电商产业扶贫等方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及时汇总梳理调研发现的问题、听到的意见,作出综合判研,切实分析透彻问题症结,提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思路举措。三是以深入检视问题为契机。结合市委第二巡察组巡察市社党组反馈的问题,聚焦思想、政治、能力和廉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检视,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坚持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毒、敢于壮士断腕,把问题查出来、把症结找出来。对在学习研讨中查摆的问题、群众反映的问题、对照党章党规找出来的问题等进行梳理,共查找问题52条,其中班子查找问题22条。四是以狠抓整改落实为驱动。坚持把“改”字贯穿始终,注重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和检视问题发现的问题纳入其中,将所有问题列出清单、建立台账,逐条研究制定具体解决办法和整改措施,能够当下改的,立行立改、即知即改;一时解决不了的,紧盯不放,明确阶段目标,持续推动整改,确保问题整改全部落实到位。
4.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全面提高党的建设水平。一是抓政治建设,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教育党员干部把准政治方向,夯实政治根基,提高政治能力,确保了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全面落实党建责任制,建立党组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班子成员共同抓的工作机制,领导班子带头加强自身建设、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二是抓思想建设,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建立健全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四个纳入”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完善了舆情研判和应急处置机制、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发布实行“三审制”,引导干部职工积极关注各级党委政府微信公众号。严格落实党组中心组学习和支部集中学习等制度,丰富学习内容,个人自学、集中研讨交流、心得体会交流等学习形式形成常态。三是抓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活力。对机关党总支和3个支部进行了换届选举,把年纪轻、能力强、有担当的党员充实进来。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党员积分管理、“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等多项制度,坚持每月开展1次主题党日活动,全年组织开展了7次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加强对市农资协会、农产品流通协会党组织的指导,将集团公司支部3名在外工作的党员纳入管理。四是抓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常态。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带头执行党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来管人,以制度来促进作风的转变。先后2次开展作风建设专题教育活动,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实际,深刻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并签订作风建设承诺书,市社机关作风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五是抓纪律建设,夯实党风廉政建设。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会议,逐级签订责任书,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重要工作,列入领导干部目标管理考核。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特别追踪》,到林伯渠纪念馆开展警示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对1名休假逾期不归和1名违反工作纪律的工作人员做出了相应的处理。
5.切实抓好巡察整改。3月中旬至5月,市委第二巡察组对我单位开展为期2个月的巡察工作。巡察反馈意见后,市社党组将巡察整改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重大政治任务,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周调度工作机制,对巡察反馈的问题实行分类管理、明确专人、限期改进、定期督查,确保巡察反馈问题全面整改到位。对市委第二巡察组今年巡察反馈的17个问题分别制定了单独的整改方案,建立了整改台账,实行销号制,先后7次召开巡察整改专题党组会,听取巡察整改进度和落实情况汇报,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了反馈的17个问题都已基本整改完成。
6.积极助推精准扶贫。一是试点电商扶贫。通过“供销e家”智慧民生电商网络平台,完成了鼎城、桃源、安乡、澧县四个区县的4个村电商产业扶贫示范村建设。在电商平台中开设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专栏,拓展农产品销售途径,促进贫困人口脱贫和扶贫产业持续发展。二是开展特色产业扶贫。积极开展茶叶、食用菌、柑橘、蜂蜜等特色产业扶贫。为桃源县茶庵铺镇湖塘村、澧县甘溪滩镇太青村争取资金40万元,开展茶叶产业精准扶贫,帮助两村改造了茶园基地,升级了加工设备,提供了技术指导,切实发挥了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增强了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三是落实点村扶贫。安排专人进驻村工作队开展扶贫工作,组织结对帮扶干部先后6次进村入户,对帮扶的15户贫困户进行走访,了解扶贫对象具体情况,宣传有关政策,跟踪发展状况,规范完善资料,因户施策,一户一策,做到有的放矢。组织社会各界购买当地优质农副产品,助力当地贫困户增收。
7.规范发展社办企业。以资本为纽带积极参股控股发展潜力较好的涉农企业,全市供销社系统社办企业发展到88家,其中市社社办企业10家。一是规范企业管理。全面推行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并向社办企业派驻兼职董事和监事。依法履行股东职责,积极参加企业董事、监事会议,参与社办企业重大决策,及时了解企业运转情况。二是抓好企业服务。召开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和诉求,积极开展针对性服务。与湖南云济律师事务所签订了合作协议,为社办企业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法律培训、法律风险诊断,实现社办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强企业监管。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及时分析,特别是对重点企业进行重点关注,先后赴长沙对新三湘能源公司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考察、赴江西萍乡解决新三湘能源公司纠纷,赴桃源与台肥企业进行反复磋商,确定了企业继续为农服务的发展方向不变。
二、2020年工作计划
2020年是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收官之年,常德市供销合作总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坚持以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继续助力脱贫攻坚、不断强化机关党建、做优做强社办企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
1.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加快全市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整体推进步伐,重点抓好新型组织体系、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和新型农合会体系“三大体系”建设,实现市县乡村“四级贯通”,为农服务逐步“覆盖到户”建设。一是规范新型组织体系建设。市县两级供销社全面召开社员代表大会,逐步健全市、县、乡、村四级供销社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着力抓好规范化村级供销社建设,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1个规范化村级供销社。争创一批全国百强县级社、全省示范县级社、国家级乡镇标杆社和村级社星级社。二是提升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县、乡、村惠农综合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提升农业社会化、农产品流通、农村便民和特色产业服务能力。全市土地托管面积达到180万亩以上,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电商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冷链储运和农村物流配送,通过“新网工程”项目支持培育一批产业龙头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信息服务,丰富市场化、经营性的农村便民服务内容,加大茶叶、食用菌、柑橘、蜂蜜等特色产业服务力度,在特色产业链延伸、品牌推广、产品流通上积极作为。三是完善新型农合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农合会、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农合联)、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联结合作,争创A级以上等级行业协会和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2.大力发展茶叶产业。一是完成“常德红茶”地标产品登记后续工作。出台《“常德红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办法》,对相关生产企业进行培训,确定首批授权使用单位。统一设计“常德红茶”的产品包装、外观形象,继续完善种植、加工、产品三大标准,让标准真正能够指导茶企、茶农开展实际作业。二是组织举办第四届常德红茶文化节。以“产销对接,外拓市场,内兴产业,打响常德红茶品牌”为主题,举办第四届常德红茶文化节暨“常德红茶”产销对接会。三是优化茶叶产业结构。推广储叶齐、碧香早、黄金茶、福鼎大白等优良品种。大力发展红茶产业,优化产品结构,加大大宗红茶的生产规模。四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完成“常德红茶”宣传片和歌曲的拍摄制作工作,对宣传语、Logo、宣传片和歌曲进行广泛宣传,扩大“常德红茶”的知名度,促进常德茶叶产业发展。开展《中国茶全书·湖南常德分卷》编撰工作,为讲好常德茶叶故事奠定良好基础。
3.扎实开展精准扶贫。着力抓好点村帮扶和电商产业、特色产业扶贫。一是依托“供销e家”电商网络平台,运用线上销售,推销贫困地区产品,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电商扶贫模式。二是依托社办企业、乡村两级基层社和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采取发展生产、优化加工、开拓市场等方式,重点支持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稳收增收的大产业。三是全力以赴做好点村帮扶工作,对已经脱贫的贫困户继续跟进,确保不发生返贫现象,对脱贫不脱政策的贫困户加大帮扶力度。
4.不断强化机关党建。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健全学习制度,建立保障机制,促进理论学习不断深入。持续抓好支部“五化”建设和智慧党建平台的维护,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结合机关业务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开展党建活动。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重点在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干事创业、勇于担当上下功夫,着力增强党员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继续推进巡察整改工作,不断巩固和提高巡察整改工作成效,扎实开展党风廉政教育,进一步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认真履行教育培训职能,加大对机关干部职工、县级社工作人员、社办企业负责人、基层组织相关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包括改革发展、服务“三农”、财务知识、业务统计、信息宣传、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知识。大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在综合改革、绩效考核、文明创建、综合治理等方面积极担当作为,力争让全市供销社各项工作继续处于全省先进行列。
5.做优做强社办企业。建立完善社办企业监管办法、社有资产监管办法等相关制度,严格落实社办企业财务报表制度、资产审计等,确保社办企业规范有序运营。落实市社理事会总领、集团公司常抓、企业派驻董事和监事负责的责任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各级责任,形成对社办企业真抓严管的责任机制。对社办企业运营状况开展定期和不定期全面核查,对社办企业区分重点扶持、留用查观、风险淘汰三个等次,及时发现和规避存在或潜在的风险。着眼乡村振兴战略和市社改革发展的目标,在精选符合农村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优选企业合作伙伴的基础上,做优做强社办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