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信息公开>计划总结>详细内容
索引号: 所属主题: 计划总结
公开责任部门: 发文日期: 2017-02-21

常德市供销合作总社2016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17-02-21 信息来源: 【字体:

2016年是供销社综合改革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思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供销社以“新常德,新创业”为引领,以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为核心,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根本,积极谋划,大胆探索,务实进取,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截至12月营业总收入60.79亿元,利润总额2.34亿元, 利润额比去年增涨1%。

一、2016年工作情况

1.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全市积极有序推进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主动借鉴试点先进省、市成功经验,稳步推进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各项工作。一是营造改革浓厚氛围。将4月定为全市供销社综合改革集中宣传月,通过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集中宣传改革精神,将改革精神宣传到乡镇、村,在《常德日报》开辟“供销改革进行时”专栏,市供销社网站设置“综合改革”专栏,随时刊发改革信息,营造改革浓厚氛围。临澧县、津市市等地印制供销社合改革宣传手册、海报3万余份,深入乡镇村组、街道社区,张贴海报,发放传单,让更多群众了解此次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内容。二是认真开展改革调研。5月上旬,组织各区县(市)供销社主任赴湖北、重庆两地,重点围绕供销社综合改革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通过学习其先进改革经验,极大丰富和充实了我市综合改革文件内容。三是出台综合改革文件。根据中央、省委改革文件精神,经过多次调研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出台了《中共常德市委办公室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常德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常办2016〕20号、《中共常德市委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常发〔2016〕8号),明确了改革的组织领导、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对全市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作了全面部署,文件的内容和质量得到了省供销社合作总社的高度认可。四是稳步开展试点示范。继续推进石门综合改革试点县建设,新推荐安乡为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县。积极开展乡镇惠农综合服务中心社建设试点,全市共新建14家乡镇惠农综合服务中心社示范社,争创各类国家级、省级标杆社、星级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共15家,其中鼎城区美洲惠农综合服务社、石门县皂市镇供销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标杆社,桃源热市供销社等3家被评为省级标杆社,石门县橘农之友综合服务社等2家被评为四星级综合服务社,常德市湘中蔬菜专业合作社等4家被评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临澧县梅林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4家被评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启动惠农综合服务试点,以澧县锦绣千村公司为主体,建成了农业生产、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内部资金互助四大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惠农综合服务示范体系。

2.流通新业态不断涌现。通过采取培育主体、推介品牌、项目扶持、教育培训等措施,加快搞活全市农产品流通。2016年全市年销售收入过百万元的农民经纪人及流通大户达2000户,带动农产品销售70多亿元。市农产品流通协会108名会员,年农产品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大关。全市系统累计举办品牌推介活动58场,实现农产品品牌销售额约200亿元。一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大力推进“互联网+供销社”,发展供销电子商务,打造农村电商平台,发展农产品流通新业态,今年在全市新建设了安乡县红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澧县八仙府电子商务公司、汉寿县鑫瑞惠民电子有限公司、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供销e家”电商平台,全市农村电商平台发展到6家。石门县社农产品电商产业园启动运营,建设了农村淘宝工程,长沙运营中心和40家农村淘服务店建成运营,安乡县社投资5000万元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目前完成投资3100万元,市社控股的常德新三湘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建设的农资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田田圈”,服务网点发展到46个,全市农产品电商“两园一圈”格局基本形成。二是积极举办和参与各类展销会、品牌推介会,先后在市本级和长沙举办了茶叶品牌推介会,组织市本级茶企参加了省茶博会、第十二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等活动,为本地茶叶走出去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条件;采取鼓励办法,大力各类直营店、加盟店、网店数量显著增加,全市农产品配送中心、直营店、加盟店、专卖店总数达1622个,经营网点12000多个。

3.基层组织体系逐步恢复。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县级社、乡镇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初见成效。一是建设基层服务组织。大力推行乡镇基层社“5+X”农村综合服务社模式,新建或改造一批农民出资、农民参与、农民受益的乡镇惠农综合服务中心社。截至目前,全市系统已挂牌的乡镇基层社共84家,其中投入运营的基层社68家,石门县、澧县、安乡县、鼎城区等区县均建立起了惠农综合服务平台。二是做实做强县级社。根据市委市政府改革文件精神,明确了县级社职能定位,积极争取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职能,县农产品流通办公室、澧县茶叶办、石门柑桔办、汉寿特种产业办均设在了供销社。积极争取各区县(市)委、区县(市)人民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石门县、澧县、安乡县、鼎城区均建立了惠农综合服务平台,其中安乡县委县政府为支持供销社发展,通过财政投入、划拨资产资源等方式,向供销社注资1750万元。三是领办创办农民专业社及联合社。根据要求,积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据统计,全市供销系统共领办或创办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共116家,其中供销社实际出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64家,依靠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办的合作社联合社13家。

4.茶叶产业成效明显。围绕贯彻落实《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强化工作措施,茶叶产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2016年全市新增茶叶面积1.9万亩,全市茶叶总面积发展到32万亩,新增加工能力6000吨,年产干茶4.2万吨,茶业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茶叶产业呈现出稳中有进的良好势头。一是实施“五个一”工程。根据《关于全市茶叶产业“五个一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大力度推进“五个一工程”建设,拓展一批营销平台、打造一批公共品牌、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提升一批加工中心、建设一批生态有机标准茶园,并对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给予奖励补助,重点对常德名优茶品牌营销成绩突出的本地企业和外地客商进行了奖励,打破我市茶叶外销靠做贴牌原料的瓶颈,形成红茶引领、绿茶支撑、黑茶带动的良性互动新格局。二是举办首届红茶文化节。成功举办2016首届常德红茶文化节暨武陵红茶品牌推介会,来自全国各方面的代表700多人参会。活动以“打造红茶品牌、建设茶业强市”为主题,重点打响“武陵红”市域公共品牌,提升全市名优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常德茶走出常德、走向全国建立了渠道,实现签约销售5000多万元。三是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武陵秀峰茶叶公司与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合作打造的“武陵红”,通过常德首届红茶文化节,以其独特的工艺、优良的品质、专业的态度赢得了与会专家、嘉宾和企业的高度认可。“桃源红茶”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该县20家企业 “红金芽”、“红功夫”、“红曲螺”、“红茯砖”红茶产品纳入旗下。四是开展产销对接活动。在茶叶产销旺季,统筹指导各主产县积极开展产销对接活动。3月和9月,分别在桃源县茶庵铺镇和市城区开展茶企茶馆对接活动,搭建了本地茶馆茶企沟通交流的平台,为扩大本地名优茶的销售发挥了重要作用。5月中旬,在长沙高桥茶叶茶具城,组织开展了“请喝一碗石门茶”暨第十四届茶文化活动,举行了“石门名优茶一条街”开街仪式和石门茶叶走进长沙社区活动。

5.为农服务领域加快拓展。在巩固和发展供销社传统服务领域的基础上,努力适应为农服务0的新形势,将服务领域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拓展。一是土地托管服务全面推进。深入开展行业指导,支持供销社社有经营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全程或订单选择式的土地托管服务,包括集中育秧、统防统治、机耕机收、机插机播、短途运输、烘干仓储、收购加工和农技培训等,成为名符其实的“田保姆”。目前,全市系统开展土地托管服务企业达17家,成立土地托管服务中心19个,土地托管面积达到64.6万亩,占到全省系统一半以上,惠及农户15万多户,托管农户年均每亩增收300元以上。二是价格信息服务不断深化。目前,全市范围内共建立价格信息平台3个(市直及澧县、桃源各1个),信息采集点67个,茶叶、食用菌、蔬菜、水产、油料、棉花、柑橘和农资价格信息,为领导、有关部门、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数字信息和文字材料。组织对价格信息平台进行了软件升级和人员培训,建立农资农产品信息旬报工作机制,新建立了长沙、北京、上海3个外地主要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点,全年共编发信息简报35期。三是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共开办教育培训班2期,培训各类人员200多人。第一期为有机茶园标准化建设培训班,来自各县(市、区)的茶场、茶叶种植大户、茶叶专业合作社的成员、茶企的相关技术人员100多人参加了培训,第二期为农民合作社与基层供销社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培训班,来自各区县市供销社班子成员、农民合作社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供销社所属电子商务企业、农产品流通加工企业和农村金融服务企业负责人、供销社各类行业协会负责人100多人参加了培训。

6.争资引项成果突出。2016年,全市供销社系统通过申报、引进项目,争取各项资金共计近1.6亿元。培育了安乡昌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鼎城美洲惠农综合服务社、汉寿华鑫米业有限公司、石门丰瑞乐家庭农场等4个土地托管项目和常德天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石门杨氏果业联合社、常德市锦绣千村植保有限公司等3个产业融合项目。其中澧县锦绣千村植保有限公司、安乡楚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乡裕华水产养殖合作社2016年项目实施计划已下达,到位项目资金924万元。成功申报临澧县新合作公司、鼎城区天富生态农业公司、桃源县兴隆米业公司2017年土地托管总社农开项目,争取财政资金840万元。推荐石门县益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安乡县经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申报2016“供销e家”电子商务示范项目,澧县锦绣千村植保有限公司申报2016年供销总社农化服务示范项目,争取资金2000万元。桃源古洞春产销对接项目,银木塘棉花合作社、临澧观山红果业合作社、澧县太青茶叶合作社项目顺利完成项目建设并通过验收。引进坤海集团投资1.2亿建设碳氢油项目,目前已完成三通一平及报建、环评等手续。培育了鼎城美洲、桃源枫树、石门富农、安乡中金、汉寿华晟等土地托管服务企业。

7.行业协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市县两级供销社主办的行业协会共有27个,不仅运转有序,运作规范,而且充分发挥了协会内部的管理、指导、互助、自律作用和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了行业协会与供销社的融合互补、协同发展,协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一是加大建设力度。根据产业特点,加大了农产品流通、农资、茶叶、柑桔、食用菌、蜂蜜等协会的建设力度。二是规范协会管理。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对在协会兼职的人员,按程序向组织部报批,经市委组织部审核后方能兼职,但不领取任何报酬。圆满完成了市农产品流通协会和市茶叶流通协会的换届选举工作。三是开展会员活动。组织召开常德市农资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会议围绕“抓好生产供应,推动经济发展”、“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加强诚信建设,塑造良好形象”、“把握政策精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用心做好服务,促进行业发展”等五个方面交流学习。

8.社有企业实力稳步提升。全市参股各类经营企业56家,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18.4亿元,利润总额5741万元。其中市供销集团公司为企业自身发展和更好的服务“三农”,先后参股5家涉农企业:常德新三湘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湖南永春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常德锦绣千村植保有限公司、湖南武陵秀峰茶业有限公司和湖南新三湘能源有限公司。上述5家社有企业共拥有资产总额32260万元,拥有耕整、插秧、植保、收割、运输等各类机械设备300多台(套),另有育秧工厂1个、菌种厂1个、稻谷烘干生产线1条。共有员工470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9人。主要开展了农业生产服务、农资供应服务、农产品流通服务、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农村成品油供应服务,不仅有效拓展了社有企业的服务领域,而且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9.“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市供销社党组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中心工作并贯穿始终。市直机关“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进会召开后,市社党组开会专题研究部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立了学习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在全社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实施方案》。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完成各阶段专题学习的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自选活动,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向深入,取得了良好效果。第一专题学习教育中,在严格落实上级要求的个人自学、集中学习、开展讨论三个步骤的基础上,增加了知识竞赛、体会交流两个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学习效果。第二专题学习教育中,开展了庆祝建党95周年系列活动,组织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过组织生活,领导干部讲了党课,开展以重温入党誓词、重述入党志愿、重访入党引路人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活动,组织到汉寿县帅孟奇纪念馆参观学习和重温入党誓词、重述入党志愿,组织“唱红歌、颂党恩” 歌咏比赛活动,“七一”前夕,对机关退休支部3名生活困难党员集中开展了一次走访慰问活动。第三专题学习教育中,自主开展了“敬老义务劳动”和“荷花品格、梅花精神”征文活动。重点开展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本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发展政策等内容的学习教育,机关全体干部的学习兴趣、党员意识显著增强。第四专题学习教育中,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专题讨论、深化整改落实等,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见到实效。

10.扶贫工作初见成效。今年的扶贫工作的联系点村分别是韩公渡镇龙庵村和鼎城区草坪镇。抽调专门人员作为扶贫工作队员,驻村开展扶贫工作,并为镇龙庵村落实了扶贫资金10万元。根据扶贫工作的要求,市社全体干部职工和镇龙庵村的18户贫困户进行了结对帮扶,为每户制定了帮扶计划,年内完成了三次入户走访调查,为结对帮扶的贫困户送去了慰问品,并为去世的贫困户送去了慰问金。鼎城区草坪镇是市社今年对口帮扶救助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的联系点,组织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进行了慰问,并送去了慰问金。积极开展食用菌产业扶贫,武陵区、鼎城区、石门县、澧县、安乡县的5个贫困村,共460户贫困户参与食用菌产业扶贫。培训了参与食用菌产业扶贫项目的贫困户53人。积极动员全市23个食用菌合作社参与扶贫,目前湘北、万绿、森源等六家食用菌合作社已参与到扶贫项目中。

二、2017年工作计划

2017年,全市供销社将以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文件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强化合作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突出抓好全市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努力拓展为农服务领域,全面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力争全市供销社工作再上新台阶。

1.抓好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改革文件精神,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凝聚力量,确保改革有序进行。重点建强县级社。突出抓好县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和信息中心建设,争取及时配齐县级社领导班子,充实县级社工作人员,提升县级社服务能力。推进乡镇惠农综合服务中心社、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按照省、市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完成全市1/3的乡镇惠农综合服务中心和1/5的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任务,确保每个区县(市)成功创建1个标杆社。搞好办点示范。在安乡县开展改革整县推进,在鼎城区开展县级惠农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在澧县开展“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合作试点并筹建农村合作经济联合会,在桃源县开展农村加油站和村级服务社建设试点,借助总社力量办好以土地托管服务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和以农产品电商为主的农产品流通试点。加强检查督导。及时出台考核办法建立督导机制,会同市深改办等部门定期开展督促检查,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2.抓好茶叶产业发展。全面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全市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市茶叶办《常德市茶叶产业发展三年规划》,按照“突出红茶、提升绿茶、稳定黑茶、茶产品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加大“五个一工程”建设力度。以武陵秀峰茶叶有限公司为主,加大对“武陵红”市域公共品牌的建设力度,办好“第二届常德红茶文化节”,不断提升红茶文化节的影响力。举办全市“十佳茶馆”评选和茶艺师大赛活动,继续推进茶馆与茶企深入对接。

3.抓好农产品流通。在探索和巩固传统营销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探索发展农产品流通和农资供应新业态,构建“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现代农产品、农资流通网络。进一步促进电商企业与全国供销社合作总社“供销e家”电商平台对接,打造上下一体的优质农产品网上营销平台。加大对石门县、安乡县供销电商县级运营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力度推进各类直营店、加盟店、连锁店发展,开展多形式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举办高端农产品品牌推介活动。

4.抓好农村信息服务。试点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及时收集整理本地信息,有效对接上级和域外信息,实现信息互联共享,构建纵横融合、开放共享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开发“供销通”手机app,运营“常德供销”微信公众号,通过整合服务项目、信息渠道、发布终端,开展农业生产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时政信息、网上办事、三农咨询、在线互动交流等信息服务。加大宣传力度,继续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我市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

5.抓好社有企业发展。重点扶持供销集团参股控股的5大公司做大做强,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以湖南武陵秀峰茶业有限公司和市域内茶叶龙头企业为主,突出打造红茶品牌,引领全市茶叶产业发展;以湖南永春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主,做大做强我市食用菌产业;以常德新三湘农资有限公司为主,打造现代化的农资供应体系;以常德新三湘能源有限公司为主,建立农村成品油供应网络,并依托该网络积极发展农村便民超市。成立社有资产监管委员会,加大对社有资产的监督管理,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6.抓好协会建设管理。加大行业协会建设工作力度,在做好现有茶叶、食用菌、农资、农产品流通协会规范发展的同时,成立市蜂蜜协会,积极引领各区县(市)供销社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抓好对应的行业协会建设工作,使协会成为供销社提供为农服务的抓手。

7.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强与全国总社、省社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及产业扶持政策对接,认真领会项目申报要求,提前做好项目培育、储备和申报前期准备,争取更多优质项目落户常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