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大山深处情意浓——石门县供销社主任刘选春与监测户朱一辉的帮扶故事
7月5日,天气刚刚放晴,石门县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刘选春开车4个多小时,来到高山林立的壶瓶山镇泉坪村,一进门就紧握着村民朱一辉的手说:“大哥,你家里3亩地的弥猴桃今年长势不错,估计产值可达到8000元,你放心,县供销社负责给你销售!”面对上级领导的关怀,村民朱一辉万分感激地说:“好、好,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本来素不相识的两个人,为什么会在大山深处结下如此深厚的情意?故事还得从去年说起。
被称为“湖南屋脊”的壶瓶山,最高海拔为2098米,是石门县发展全域旅游的景区之一。 莽莽的群山环抱着37个村(居),其中有一个叫泉坪的村落是石门县供销社结对帮扶的点村。2021年,石门县供销社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帮扶责任人必须为县、乡干部,其中未消除风险的监测户由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结对”的工作部署,派出工作队驻扎在村中。村中有个叫朱一辉的监测户就是县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刘选春的结对帮扶对象。
作为县供销社主任的刘选春,在百忙之中坚持每月抽出时间开车来到这丛山峻岭之中,首先将全村群众的经济状况进行调查摸底,然后对症下药找出路。在走访中,得知现年54岁的朱一辉身体残疾,患有骨髓空洞症,而且越来越严重,生活不能自理,是村中重点关注的对象。今年4月29日,他的父亲朱盛勋病故,家中只剩下84岁的老母亲张戌英,娘儿俩无劳动能力,随时都有返贫的危险。面对沉重的压力,刘选春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与工作队员一起通过信息比对,走访摸排,找出该户风险点是因病因残致贫,并按照省“重点关注八类群体”、“五种情形必纳”和市里“十查十纳”的要求,将朱一辉纳入乡村振兴的监测户。
凭借以前多年在旅游部门工作的经验,刘选春知道壶瓶山地处北纬30度,气候适应发展高山产业,完全可以走乡村旅游这条发展之路。于是,他迅速动员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商量,从发展高山茶与高山弥猴桃入手,切实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同时,他还了解到,监测户朱一辉家中还有3亩闲置土地,无人耕种。他又与村支两委协商,采取县供销社出苗出资负责销售,村中派人代种代管的方式,帮助这位监测户发展弥猴桃产业。没想到,村支两委很快同意他提出的方案,从去年3月开始,村中先后派人到朱一辉的家中帮助建起了弥猴桃园,时不时地还有人来进行培管。
今年6月初,刘选春又从村民口中了解到:朱一辉家中在山坡上种了1.5亩油菜,但因父亲过世,没有人手收割。为了不误农时,他急帮扶户之所急,立即带领工作队员与村中干部上门帮助收割,将打出来的400多斤油菜籽很快送到帮扶户的家中。
作为帮扶责任人,他时时刻刻都把帮扶户挂在心中。今年春节前,他向壶瓶山镇民政所反应,镇民政所工作人员通过调查核实,为朱一辉和母亲张戌英每人每月争取到350元的低保补助,让他们充分享受到党和国家的扶持政策。今年春节,刘选春还给朱一辉和他的母亲送去500元慰问金,并帮助购买防返贫致贫保险。
对监测户朱一辉的帮扶不仅体现在产业方面,对他本人的病情更加关心。自从他被诊断出脊髓空洞症后,刘选春每次下村返回县城时,总是带他到县人民医院就诊。如果不在村中,有需求就安排工作队长或村支部书记送他到县人民医院就医,把他当做亲人。
现在,已是盛夏时节,朱一辉时不时地到自己家的弥猴桃园望一望,显得格外开心。鲜嫩的弥猴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一片生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大山深处、刘选春与他的工作队员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情意,用实际行动切实让监测户朱一辉和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充分体现了当代供销人的责任和担当。(石门县供销社)
信息来源:石门县供销社 责任编辑:杨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