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常德市供销社多措并举促改革

发布时间:2018-10-18 信息来源:市供销社 【字体:

湖南省常德市供销合作总社近年来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采取了多项实际可行的措施,全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强化组织保障,改革高位运行。一是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亲自挂帅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责任单位为成员,形成了改革合力。二是设立了改革专项资金。市级财政每年安排700万元用于推进全市综合改革,各区县(市)均每年安排了100-400万元不等的改革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县级供销社综合改革。同时,全市供销社通过采取资产归位、划拨和财政资金统筹等方式投入供销社改革资金2亿多元,确保了改革顺利进行。三是赋予供销社职能职责。市县两级将农产品流通、农村电商、农村信息服务等职责赋予供销社,并将茶叶、柑桔、食用菌、蜂蜜等10多项特色产业服务任务交给供销社,进一步做大做实了市县供销社务农服务的责任。   

2.探索四种模式,改革统筹推进。一是“5+X”乡镇社建设模式。即新组建的乡镇社必须具备较好的经营服务场所、统防统治队伍、测土配方仪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和农业生产资料配送点5个必要条件;同时在传统服务,便民服务,拓展性服务等领域,选择2项以上作为“X”类的服务内容。目前按“5+X”模式新建的乡镇社已覆盖全市85%的乡镇,建成国家级标杆社2家、省级标杆社5家、市级标杆社35家。二是“1+N”县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模式。即县级社与社办企业“供销e家”湖南智慧民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统一组建1家县级惠农综合服务公司;同时在地方特色产业、土地托管、新兴产业等领域,组建1家以上有特色的其他公司或子公司作为“N”项的内容。目前,各县级惠农综合服务公司均已建成,其他为农服务公司发展迅速,经营业务涵盖了农产品流通、农资销售、特色产业等多个领域。三是“党建引领、社村共建、三务合一”村级服务社建设模式。大力推进“三建结合”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工程,将村级党建平台、村部建设平台、供销社村级服务平台进行整合,同时将党务、村务、商务信息整合到了同一个村级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党务、村务、商务三务合一。目前全市三分之一的村级社已完成建设,具备了党建服务、电商服务、便民服务、信息服务等多项服务内容。四是“三位一体”惠农综合服务模式。以湖南锦绣千村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着力构建县、乡、村上下贯通的惠农综合服务体系。目前,合作社成员发展到5818户,为周边3个县的29个乡镇,5万多农户提供服务,托管土地43万亩,集中育秧5万余亩,统防统治10万余亩,农机服务30万亩次,农产品代销10多吨,集中采购配送农资产品近3亿元,帮助成员解决互助资金2000多万元,为成员节本增收1亿元以上。

3.拓展五大服务,提升自身能力。一是发展农村电商服务。主动对接全国总社“供销e家”电商平台,参与打造全国供销一张网,建成市级电商运营中心1个,县级运营中心9个,乡镇物流配送中心48个,村级信息服务站1082个。依托电商平台,入驻现代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商户1026家,全市各类企业商户平台线上线下累计交易达1.4亿元,涵盖各类农产品1000多个。二是探索农村信息服务。市县两级供销社成立信息中心,及时收集整理本地信息,对接上级和域外信息,实现信息互联共享。全市系统所有新建经营服务网点,均能及时收集和发布涉农信息、时政消息,有效解决了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三是拓展农村便民服务。依托已建成的村级综合服务社,开展农业生产、农村消费、通讯、出行、代收代缴、代购代销等服务。大力推进农村成品油供应网络布局,目前正式建成并犹如运营的农村加油站1个,已获得正式批复的4个,另有10个已经备案。创新村级社配送方式,实现了快递物流进村入户,有效解决了乡村快递物流不畅的问题。四是提升土地托管服务。全市供销社系统成立了土地托管服务公司25家,托管土地92多万亩,服务农户30多万户,农户亩均增收300元以上。并以此为切入点,大力推进集土地托管、农资直供、统防统治、仓储烘干、农民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建设,打造“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五是强化特色产业服务。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发展“五个一工程”,拓展了一批营销平台、打造了一批公共品牌、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提升了一批加工中心、建设了一批生态有机标准化基地,全市特色产业综合产值年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武陵红”红茶品牌快速崛起,“石门柑橘”、“汉寿甲鱼”等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刘谊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