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打造区域电商平台 拓展为农服务领域

发布时间:2018-08-30 信息来源:市供销社 【字体:

近年来,常德市供销社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产业立市发展战略,抢抓供销社改革契机,运用“互联网+农业”商业模式,以建设“区域电商平台+产业园”作为切入点,采取合作制、市场化的工作理念,走出了一条创新经营服务网络,拓展为农服务领域的新路子。

一、基本情况

2016年底,由常德供销集团参股成立了湖南智慧民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智慧民生),2017年智慧民生获得中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简称供销e 家)注资,成为“供销e 家”旗下区域电商平台,注册资本6427万元,其中“供销e 家”为最大股东,出资占股39.43%,常德供销集团占股11.57%。截至目前,智慧民生公司已建成全资区域运营中心1个,“供销e 家”线上省级馆1个,参股设立县级电商公司14个,成立乡镇电商子公司129个。市、县级农产品电商平台全面投入运营,年销售额逾2亿元。

二、主要做法

以智慧民生公司为运营主体,积极对接“供销e家”农村电商国家队,共同建设区域电商产业园,着力构建基层组织、经营服务两大体系,努力拓展双向流通、产业扶贫、信息便民三大服务,迅速建成市、县、乡、村四级运营平台。

(一)建设一个园区。经向中国供销集团汇报争取和与“供销e家”多次洽谈,共同投资建设“供销e家”中西部农产品电商产业园。产业园被定位于建成“供销e家”全国七大区域运营中心之一,一期工程占地面积约502亩,总投资约29亿元,将按照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高端化总体要求,建成常德农产品交易中心、展示中心,逐步形成中西部区域农产品集散中心和面向全国的农产品物流中心。

(二)构筑两大体系。结合我市供销改革实际,采取“互联网+”发展理念,加快构筑基层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体系。一是支持县级社服务体系建设。与县级供销社合作,由县级社及其社办企业占股65%,智慧民生占股35%,共同组建县级惠农综合服务公司及农产品电商营运中心,建设线下形象店和物流中心,实现了县级社传统经营业态的升级。二是参与乡镇中心社建设。由县级社牵头,与乡镇经营主体合作组建乡镇综合服务中心社,开展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资配送等经营服务。三是共建村级综合服务社。村级综合服务社按照“党建引领,三建结合”模式组建,以县级社、乡镇社为主,智慧民生公司选择性参与,实现“党务、政务、商务”三务合一,打通服务三农“最后一公里”。

(三)拓展三项服务。根据我市供销社改革文件要求,因地制宜拓展了双向流通、电商产业扶贫和信息便民服务。一是双向流通服务。与中农集团、史丹利农业集团等达成合作协议,采取个性化订制和独立包装生产适应电商配送的农资产品,优价投放农村市场。建立了“集市”、“商城”、 “无公害绿色食品超市”app及微信公众号等流通服务平台,分别针对不同主体,打造双线融合的农产品供应链。二是试点电商产业扶贫。在石门、桃源等地开展10个贫困村电商产业扶贫试点,采取“村级综合服务社+贫困户”的模式,以打造“一村一品”为目标,拓宽贫困地区特色优质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和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渠道。三是信息便民服务。app平台针对广大农户开通了“惠农政策”、“村务公开”、“土地流转”、“务工信息”、“惠农补贴”等特色栏目,并提供生活缴费、小额信贷、票务代理等便民服务。

(四)打造四级平台。以市、县电商运营中心为依托,建立联接乡、村四位一体的农村电商运营网络。一是市级农产品电商运营中心选址于市城区步行街商业区,店面1600多平米,主要功能是跨境电商产品展示、全省及全国名优特产品展示、电商孵化及培训、质量溯源检测、商务合作洽谈等。二是县级电商运营中心除了具备市一级的功能外,还具有物流配送、大宗农产品上行和农资产品下行等功能。三是乡镇分公司上接县级运营中心,下连村级服务站,自行拓展相关经营业务。四是村级电商服务站采取与村支两委合作共建,或通过对传统百货店进行信息化改造建成,以开展便民综合服务为主。

三、工作成效

我们依托“供销 e 家”全国平台,坚持“底层一体化”原则,积极融入全国供销一张网,实现了为农服务双线融合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探索了切实可行的路子。

(一)探索了乡村振兴的实现途径。运用“互联网+”发展理念,采取试点先行、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运作模式,快速实现了“供销 e 家·智慧民生”平台建设与运营。通过平台引领,带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乡村兴起,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开展“一村一品”电商扶贫,整合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推进特色农产品上行和与社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的线下对接,促进了农民增收和贫困村精准脱贫。

(二)助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依托智慧民生公司自主开发的质量溯源体系,实现了“三品一标”农产品的质量防伪溯源、视频监控溯源、产品质量管控溯源等多项物联网功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企业品牌意识。经与邮政、顺通、中通、申通等快递企业签定了长期合作协议,建立了市、县、乡、村双向闭合的物流通道,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物流体系,提升了农产品流通效率。通过引导城乡居民绿色、健康、环保的消费需求转型升级,极大促进了农产品供给侧结构优化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运用“互联网+流通”和“互联网+农业服务”等技术手段,对传统经营业态进行改造升级,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带动了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市供销社经营服务网点共计2200多个,以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等传统经营服务为主,通过采取对新增网点全部实现信息化和对原有网点逐步分批改造相结合的办法,全市系统信息化服务网点占比达到50%以上,让农业生产、加工与流通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传统经营网络增加了新的造血功能,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雷满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