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回想过去 展望未来——一名供销老兵的回忆

发布时间:2017-08-18 信息来源:安乡县供销社 【字体:

于我而言,基层社是我工作的摇篮,成长的地方,曾经安身立命的所在,在那漫漫过去的岁月里,记录着我的欢笑与痛苦,也维系着我美好的回忆。

回想起自己在基层社工作多年的经历,那个计划经济年代曾经是农民最依赖、最离不开的经济组织,在促进农业生产,满足农民生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基层社工作过的一员,自己在基层社学习、生活和奋斗过的一幕幕深刻画面经常浮现在脑海。

那是1981年初秋,我中专毕业分配到安乡县西北角的安福供销社工作,从此,便与基层社结下不解之缘。9月1日,天朗气清,由于交通不便,没有班车,父亲为我挑着行李,从老家一路步行10公里,途经安造乡军万咀后,坐一条小木船过河,踏上了安福乡大湖口的土地。这是安乡一个中等规模的集镇,成十字形的两条主街稀稀朗朗地布列着一些店铺,时不时可看见有小孩子在街边打闹玩耍,老人们拿着蒲扇坐在自家的屋荫下乘凉。我们父子俩边走边问,上午10点左右便来到了安福供销社。正巧供销社理事会主任王伯怀在办公室,这是一位面容可亲的中年人,他看了看我的毕业生分配介绍信后关切地问我:“工作上有什么想法?”我说:“服从组织安排。”“好”,他点了点头,说:“你的工作我们已经研究过了,编挂在供销社,也住在供销社,先到大湖口商店锻炼锻炼。”

从此,我便开始了自己的基层社工作生涯。送走父亲后,便来到大湖口商店,被安排到南货柜当了一名实习营业员。

南货柜就在供销社楼下,大湖口商店工业品大楼西侧,柜台面积不大,却摆满了各式南杂商品,有糖、烟、酒、酱、醋、茶各种副食品等,柜长姓陈,20多岁,个子高高的,给人一种英俊洒脱的感觉。见到我,他非常高兴,也非常关照,他告诉我,当营业员,首先要把价格搞准,然后是练好服务基本功,再就是对顾客要热情,服务态度要好。说着,给我一份盘底表,要我抽空熟悉上面各种商品的价格。我那时记性特好,只两天功夫就背熟了各种商品的价格。陈柜长很高兴,便开始教我称秤打包的基本功。那时用的是杆秤,没现在的电子秤好使,有一定的技术要领。称秤时要两手同时操作,一手拿秤杆掌握平衡,一手添减商品保证顾客需要的斤两不差分毫,秤砣要准确地压在称重的星上,就这样反复的练习,渐渐地有了些心得。打包的技术要领更难掌握些,那时候没有塑料袋,南货柜的大部分商品需要用纸打包后交给顾客,便于携带和保管。包装的形状有多种,有锄头包、长角包、方包、统包等等,一般打包时外面放一张细纸,里面铺一层粗纸,这样打出来的包既美观、又牢实。

在南货柜只呆了7天,称秤打包的功夫还没练扎实,供销社就通知我到社里接统计。原来的统计员是位女同志,也是位中专生,比我先来一年,我便拜她为师,从收集各商店上报的收购单、盘底表到整理各类商品进出数量、金额开始进入角色,然后学填统计表格,第一个月的报表报到县供销社便受到表扬。接着,又写了篇统计分析,对全乡的工业品供应、主要商品供求走势进行了分析预测,县社统计科长看了很高兴,称赞我说:“小胡不错,第一次写统计分析就能达到这样的水平,确实很有潜力。”

没多久,社领导又安排我管票证。那时物资紧缺,很多商品都是计划供应,凭票供应,票证的门类很多,数量也很大。有布票、粮票、烟票、酒票、煤油票、肥皂票、火柴票、肥料票等等,记得那两年经我手的布票就有上百万尺。我根据上级和供销社的要求,健全了票证管理制度,建立了票证帐目,一收一付清清楚楚,并严格按规定管理票证,自己不私自动用一张票证,也不允许别人利用职权乱用票证,加上领导也支持,带头执行票证纪律,所以基本上没发生超计划使用票证的行为,使全社的票证工作在我的管理下井井有条、不差分毫,保证了计划物资使用上的公平性、严肃性。

在安福供销社工作不到半年,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称赞和肯定,社领导又给我压担子,让我兼任办公室工作。这样,我的工作视野便宽泛了许多,开始学会从全社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也开始学写新闻报道、消息、总结方面的文稿了。

安福供销社有4个商店100多名干部职工,担负着全乡2万多人的工业品和农资供应、农产品收购、废品购销及糕点生产、大湖口饭店、旅社、冰厂的经营任务,可以说掌握着全乡的经济命脉,承担着组织和保障全乡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使命,供销社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乡人民的幸福指数,我深知唯有兢兢业业的工作,才能对得起农民兄弟的信任和支持,所以在工作中总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干起工作来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

棉花是安福乡的支柱产业,棉花收入占全乡农民总收入的80%以上。而且,安福乡的棉花全县质量最好,那时候大部分都是131级的优质花,在全国都有名气,单产在全国也排名前列。搞好棉花经营,让农民增产又增收是安福供销社的重头戏。一到棉花收购时节,棉农们总是早早地用板车,或肩挑手抬地将自家的棉花运到供销社收购站排队交售,供销社收购人员也比较辛苦,从大清早一直忙到傍晚时分,直到将当日棉农运到收购站的棉花全部收完后才得已休息。我当然也成了大忙人,一面收集掌握全乡的棉花收购进度,一面宣传报道收购人员的先进事迹,经常深入大湖口、夹甲、杨树潭、潭子口四个商店棉花收购一线了解棉农的所思所盼和收购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时不时的有稿件在县社和县乡广播站发表。

由于自己在基层社工作岗位的勤奋努力,成绩明显,1984年初调到县供销社,开始了新的人生,基层社的经历,一直伴随我成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底至二十一世纪初,又经历了基层社的改制和消亡,心中的痛感一直挥之不去。

这几年党中央吹响了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号角,我县迎来了新一轮发展基层社的机遇期。安乡县社致力于基层社标杆社的建立,在大湖口镇(原安福乡、安凝乡、焦圻镇3乡镇合并组成)大湖口码头试点示范成功,新组建的大湖口基层网点座落在离大湖口镇政府不到200米的公路旁,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邻公路一溜平房从事着农资供应、生活资料及日用电器、电动车销售,后面有办公区、电脑工作室、轧花厂房、仓库、机械存放处、生活区,员工11名,2016年销售额达到2500万元,已具备一定的市场经营与服务功能,各项工作开局良好。今年,我县供销社成功争取了国家惠农服务示范县工程项目资金,为基层社的重建和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力量。

回想着过去的基层社生涯,展望着未来供销基层网点的发展,我的心时常如潮水般涌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县的供销事业将如一江春水,滚滚地奔流向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