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信息公开>建议提案>详细内容
索引号: DW060-20201230-000000 所属主题: 建议提案
公开责任部门: 发文日期: 2020-12-30

常德市供销合作总社对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008号提案的回复

发布时间:2020-06-18 信息来源: 【字体:

刘祉言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做大做强常德红茶品牌的提案》收悉,现回复如下:

一、全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

截止2019年底,全市茶园总面积34.5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面积达21.3万亩,有机茶园1.9万亩,改造低产茶园3.12万亩。干毛茶总产量4.8万吨,其中红茶产量1.5万吨。直接或间接出口茶叶6464吨,出口货值9480万元;其中红茶出口3750吨,出口货值5000万元。茶业综合产值突破90亿元。

1.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全市茶叶产业突出打造“常德红茶”区域公共品牌,不断提升茶业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茶叶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出台了“常德红茶”技术标准。制定了《常德红茶茶园栽培管理技术规程》、《常德红茶加工技术规程》和《常德红茶产品标准》,把生产推向标准化,把产品做到安全化。二是取得了“常德红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在农业农村部组织的“2019年第四次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常德红茶”具有“金红汤、花蜜香、甘醇味”的显著品质特征,同意“常德红茶”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评审。三是发布了“常德红茶”形象标识和宣传语。市茶业办和市茶业协会通过向社会公开征集,综合审评后,确定了以一片茶叶承载沅澧二水,雪峰、武陵山脉,桃花源等元素的“常德红茶”形象标识和“游世外桃源,品常德红茶”的宣传语。四是获得了诸多国家级、省级荣誉。石门县、桃源县获得全国茶业百强县称号,石门县入选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产茶县域生态发展榜十强,渫峰牌“常德红茶”荣获大金奖,贡品武陵红获金奖,桃源红茶、石门银峰获评“湖南十大名茶”,百尼茶庵、君和、武陵红入选“湖南红茶十大企业品牌”,覃小洪获“中国制茶大师”称号,马杰、郑启明获评“湖南红茶十大杰出工匠”。五是加大了宣传推介力度。通过组织参加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湖南省茶叶博览会等节展会,对常德茶业品牌进行宣传。联合常德电视台、常德日报、红网、尚一网、尚一户外传媒等媒体,对全市茶叶产业进行了持续系统地宣传和报道,不断巩固提升“常德红茶”的影响力和认知度。

2.品质质量提升明显。持续在提升茶叶品质上做文章,大力实施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保护与利用优质茶树种资源,茶叶种植技术和优质品种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把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放在首位,农药和化肥的用量大幅减少,从源头上确保产品符合国家质量检测标准和农残标准。积极引导茶企、茶农重点发展集中连片优质茶园,实现基地组织化、规模化、集中化,遵循生态农业的要求建设茶园,保持茶园内物种的多样性。全市处于有机转换期的茶园3.1万亩,持续认证有机茶园1.75万亩。鼓励茶叶企业引进先进加工机械设备,进行产品研发、工艺提升、扩大生产规模,全市茶叶加工水平和卫生条件得到大幅改善,生产、发酵不落地已成常态,大宗茶采摘基本实现机械化,全市达到“四化”标准的生产线39条,茶叶产品品质得到明显提高。

3.产业结构优化明显。通过新建茶园和低产茶园改造,优化品种结构,扩大槠叶齐、碧香早、桃源大叶茶等良种的种植规模,加大无性系良种的推广力度, 提高品种优质率。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茶叶产业正逐步从粗放型向精细化、从分散式向集约式、从名优茶向大众茶的转型,从礼品茶向商品茶、从绿色无公害向生态有机、从人工向机械化、从单一产业向三产融合的升级。全市绿茶、红茶、黑茶和其他茶类产量分别为1.7万吨、1.5万吨、1.5万吨、0.1万吨,产量占比分别为35%、31%、31%、3%。名优茶产量2.3万吨,占比48%;大宗茶产量2.5万吨,占比52%,大宗茶产量明显增长。全市茶产业结构呈现出红茶增、绿茶黑茶减,大宗茶增、名优茶减的整体格局。

4.营销渠道拓展明显。每年举办、参加各类茶叶节展会20余场次,特别是市级举办常德红茶文化节,桃源县结合“世界茶节暨4·20全民品茶周”活动举办“桃源红茶节”,石门县举办 “请喝一碗石门茶”活动,积极参加 “常德品牌·中国品质”农产品推介行等展销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常德茶叶的市场口碑。在稳定传统营销手段的基础上,大力运用电子商务、产销对接、茶馆茶行等营销方式,积极拓展市外和省外市场。全市茶叶生产和销售企业在淘宝、天猫、京东、微信、832消费扶贫等电商平台开设网店近百个,销售单品数千个。组织举办多次全市性茶馆茶企产销对接活动,大力推行“常德人喝常德茶”。

5.助推产业扶贫成果明显。始终注重茶叶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带动贫困人口发展茶叶产业,为贫困户提供了更多增收门路。石门县利用龙头企业带动茶产业发展,带动周边山区数万群众共兴茶产业采取“公司+茶厂+合作社”模式,直接和间接带动贫困户4100余户、13000人,贫困茶农年收入从2010年人均不足2000元已提高到人均近5000元。桃源县围绕茶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四共”产业融合、“一地生四金”增收和“负面清单”激励等方式,辐射带动贫困茶农5000余人,建成18000亩茶叶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基地,贫困户人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部署,以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强产业竞争力为核心,高举湖南红茶旗帜,发挥区域优势,强化资源整合,突出地方特色,做大做强“常德红茶”品牌,全力打造湖南红茶产业第一集群、第一产区、第一品牌,争当湖南红茶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推动全市茶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1.进一步加大领导力度。充分发挥市茶业工作领导小组和茶业办的作用,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加大工作督导力度,不断增强品牌打造的力度。加大资金扶持,充分运用专项资金、项目资金、整合资金,重点对品牌建设取得突破的企业给予支持。加大人才培养,支持企业对现有茶产业专业人员进行培训,重点培养常德红茶技能人才。通过自办和合作的形式,自办茶业知识培训,与院校、院所开展合作培训,加大力度挖掘人才、引进人才。

2.进一步突出品牌建设。坚持以“同一产业、同一品牌、特色商标”为导向,继续推进“主攻红茶”战略,着力打响“常德红茶”市域公共品牌,支持“桃源红”、“石门红”、“澧州红”等县域公共品牌加快发展,支持武陵红、君和红茶等做优做强企业品牌,构建以“常德红茶”市域公共品牌为主导、县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为支撑的品牌体系。通过出台《“常德红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办法》,统一设计“常德红茶”的产品包装、外观形象,继续完善三大标准,让标准真正能够指导茶企、茶农开展实际作业。2020年将通过举办常德红茶手工制茶大赛、常德红茶外观设计评比、常德红茶品牌推介暨产销对接活动、常德红茶研修班等系列活动,来奠定“常德红茶”品牌建设基础。

3.进一步培育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合作等形式,培育一批有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推广清洁化、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加工方式,提升加工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行集约加工,发挥规模效益,做到优势互补。重点支持茶叶龙头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精深加工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鼓励企业引进技术、管理、营销人才,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企业规模集团化。发展壮大一批过亿元的茶叶龙头企业。

4.进一步加强宣传推介。组织开展常德红茶“进超市、进茶馆、进宾馆、进景区”的产销对接活动,同步推进网络平台线上推广活动和线下品牌店建设。积极参加“湖南省茶业博览会”、“常德品牌▪中国品质”农产品推介行等展销活动,继续开展名优茶品鉴会、制茶大赛、主流专栏系列宣传推介活动,通过走出去办节、到销售区推介等形式,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通过各种媒体,全方位、立体化、多形式进行名优茶品牌宣传与推介。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的方向,创新机制、精心组织,办好茶叶一条街。

感谢您对常德红茶品牌建设的关心和支持!

 

 

 

                          2020年6月15日


分享到: